请联系Telegram电报飞机号:@hg4123

李行进决赛< # >李行比赛

2024-09-24 23:13:52 粤直播篮球 答麦冬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李行进决赛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李行进决赛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清末海防与塞防之争:李鸿章为何要主动放弃领土?

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,清朝对于国防问题更加重视,按道理两次鸦片战争的敌人都来自海上,那么加强海防是无可厚非的。可惜屋漏偏逢连夜雨,阿古柏在沙俄和英国的支持下于同治四年(1865年)入侵新疆,沙俄也借新疆混乱之际于同治十年(1871年)借口“安定边境秩序”出兵占领了伊犁。那么此时清廷的敌人就不止海上来的西方列强了,还有陆上来的沙俄,究竟是着重解决东南沿海的防御问题还是着重解决新疆问题,清廷拿不定主意,于是便让众大臣参与讨论,提出意见。此举引发了朝野上下持续半年之久的“海防与塞防之争”。

李行进决赛< # >李行比赛

李鸿章坚持“海防论”,主张放弃新疆

李鸿章作为清末名臣,这个时候也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,他认为“新疆不复,于肢体之元气无伤;海疆不防,则心腹之患愈棘”,可见他觉得新疆对于大清国来说不重要,丢了也无伤大雅,反而不着重防范海疆的话,心腹之患会越来越严重。而且李鸿章所要防范的重点对象不是别国,正是日本,他觉得“日本狡焉思逞,更甚于西方,今日所以谋划水师不遗余力者,大半为制驭日本起见”。可见李鸿章不愧于“晚清三杰”之一的称号,能够早二十年看出日本的威胁。

李鸿章主张海防也并非不无道理,前两次鸦片战争自诩为天朝上国的清朝都失败了,可见清政府已经没有能力全面维护国家的每一寸领土。东南沿海作为国家的税收要地,是绝对不能丢的,一旦东南沿海各省遭遇战火,那么清政府的税收就要大打折扣,收入低就没钱加强海疆防御,不加强海疆防御就无法保护东南沿海,陷入恶性循环。其次两次侵犯之敌都是来自海上,说明清朝的水军不行,这不代表清朝传统意义上的陆军不行,那么肯定要先解决明面上的问题,加强水军建设,加强海防。但“力难兼顾”,那么只能放弃塞防,将“停撤之饷,即匀作海防之饷”。

王文韶坚持"塞防论",主张收复新疆

既然是让大臣讨论,那么肯定会有不同的声音。湖南巡抚王文韶对此就有不同的看法。他认为当务之急是集结全国力量西征阿古柏,收复新疆,至于东南沿海的防务并不紧急。况且若能收复新疆,从沙俄手中要回伊犁,那么清朝就能证明自己还是有一定实力的,在国际上不仅能扬眉吐气一回,也能让西方列强刮目相看。毕竟前两次鸦片战争清朝的对手是世界排名前两名的英法,输给他们不代表清朝就弱。事实也证明清朝收复新疆是正确的选择,争取到了二十年的和平发展时间,这期间清朝也被西方视为世界列强之一。

左宗棠取长补短,要求海防与塞防并重

李鸿章和王文韶的看法都太过极端了,不管海防还是塞防,都没必要集结全国力量去做。就时局看,东南沿海的危机是潜在的,西北边陲的危机是迫切需要解决的。左宗棠则结合了“海防论”与“塞防论”,提出了“海防可缓建,新疆必须收”的看法。“海防”和“塞防”都重要,只不过可以等解决了新疆问题后再建设“海防”。清政府听取了左宗棠的建议,任命他为钦差大臣,督办新疆军务。

左宗棠也不负众望,成功消灭了阿古柏,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大部分领土,后来清廷通过外交手段与沙俄签订了《伊犁条约》,收回伊犁,至此新疆重回祖国的怀抱。

收复新疆之战从1876年4月打到了1878年1月,清军获得了最后的胜利,1881年清朝收回伊犁,并于1884年在新疆建省。塞防问题解决了,海防问题也不能落下,清政府大手一挥就从英国买了2300吨的“致远号”、“靖远号”两艘巡洋舰,又从德国买了2900吨的“经远号”、“来远号”两艘巡洋舰,于1888年正式成立北洋水师,根据当年的《美国海军年鉴》看,北洋舰队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,辅助军舰50艘,运输船30艘,官兵4000余人,纸面实力排在了亚洲第一、世界第九。左宗棠的“海防”与“塞防”并重的建议被证明是正确的。只可惜清政府实在腐朽不堪,好不容易有了中兴的迹象,就开始不思进取,原地踏步,直至甲午海战被日本击败,让百姓看清了腐朽的清政府彻底无可救药了。

1874年的“海防与塞防之争”,其实是一场李鸿章主动挑起来的“意图削弱左宗棠权力”的夺权斗争。

(1)慈禧为何反对李鸿章支持左宗棠

1874年,“明治维新”后实力扩大的日本染指我国台湾。10月31日,奕䜣和大久保利通签订《北京专条》。该协议最重要的一点是默认了日本对琉球的“宗主权”和侵占问题。5年后,中国长期属国琉球王国被日本吞并,废藩建县为冲绳。

为此,左宗棠、李鸿章等人都非常不满。面对反对浪潮,慈禧一方面打击了恭亲王奕䜣的势力,一方面也觉得需要“自强”。此时的慈禧凭借“皇帝的母亲”身份掌握大权,但对于“皇帝的妻子”慈安(慈禧只是妾)、威望与实权皆在手的奕䜣,慈禧的权力地位并不稳固,因此,就需要她显示出超越奕䜣、慈安才能,甚至绝大部分大臣的勇气。

明白了这一心理,我们才会明白慈禧、文祥等人为何要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,反对李鸿章等大部分朝廷官员的原因所在。

(2)李鸿章以日本侵台为借口,意图削弱左宗棠,从而无端挑起“海防陆防”之争

1874 年11 月7 日,也就是奕䜣签订《北京专条》6天后,“两宫太后”向与“海防”相关的省份督抚大臣们问计,如何加强“海防问题”,专门提了六个问题——练兵、简器、造船、筹饷、用人、持久六条。由此我们可以知道,清廷的意思并未涉及到“陆防问题”。

第一次问询,并没有涉及陕甘总督左宗棠,因为陕甘在内陆,与江河湖海不相关。12月10日,李鸿章上交《筹议海防折》主张放弃新疆。

那么,李鸿章就利用日本侵略台湾一事,希望对左宗棠的“权力”进行抑制,“放弃新疆”只是借口、放弃新疆就不需要军费,没有军费就不需要带兵了!

(3)1869到1871年,李鸿章曾对李鸿章发起过一连串的“夺权”阴谋。“放弃新疆”以削弱左宗棠已是既定计划

1870年2月,左宗棠军金积堡大败前,李鸿章就借1869年“楚军二帅”刘典回乡省亲之际,运作淮军悍将刘铭传为陕西巡抚。但无奈,湘军且与左宗棠当时关系更近的蒋志章为巡抚。李鸿章按气按憋。

陕西巡抚地位极为重要,一是专门为陕甘总督运兵的筹集粮草问题负责;二是巡抚与总督名义上地位似有高低,但实际上双方互不隶属,刘铭传如果做了陕西巡抚将对陕甘总督一个很大的制衡。左宗棠的权力被削去了一半儿。

金积堡大败后,李鸿章更是积极鼓动刘铭传进兵,清廷也怕左宗棠年纪太大打不赢,也想拿李鸿章替换左宗棠,李鸿章不干保举刘铭传。而这时,刘松山的侄儿刘锦棠在左宗棠地指挥下取得了胜利。左宗棠这时才没有被替换危险。

那么,李鸿章为何总要削权左宗棠呢?主要是二人在对待外敌上意见不统一。特别是因为筹建“福州船政局”、建立马尾造船厂等问题上,二人矛盾挺大。左宗棠一心想自主发展“造船技术”,在购买西方武器的同时积极研发自己掌握的自主知识产权,伤害到了李鸿章的英国朋友的利益。

同治十三年(1874年)十一月,李鸿章上奏,提出暂停收复新疆的主张。

李鸿章的理由是:新疆土地贫瘠,每年需要耗费军费300万两白银用于防守,非常不值。英国、俄国都在图谋新疆,即使收复,将来也不能守住。新疆不收复,只不过相当于伤了手脚,伤不到元气,海疆如果不防,才是心腹之患。

李鸿章建议,不如让伊犁、乌鲁木齐等地少数民族自立,就像云贵等地的土司,以及越南、朝鲜,只需要奉中华正朔即可。

李鸿章的这一提议得到不少大臣的支持,包括亲王、内阁大学士、吏部尚书、山西巡抚等人,政治分量占有绝对优势。

在现代人看来,李鸿章的提议就是在卖国,那他为何要提出这个提议,为什么这个提议还能得到很多人的支持?

一、没钱

无论是海防还是塞防,都需要强大的财政支撑,然而19世纪70年代的大清财政非常艰难。

彼时的清朝,外部遭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之败,内部刚刚剿灭了太平天国和捻军,国家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,财政极度艰难。

在这种困难的局势下,清廷又开始搞洋务运动。洋务运动打的旗号是师夷长技以制夷,本质上是国家投资兴办军工业。国家投资自然也是要依靠财政,而且办的这些企业基本上没有盈利。

同治十二年,左宗棠收复了肃州,积极准备收复新疆。然而一年后,日本进犯台湾,沿海各省纷纷筹款兴办海防。

原本捉襟见肘的大清财政一时就犯了难,如果继续西征,海防就没钱,但现在日本都进犯台湾了,海防问题日益暴露。鉴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痛教训,再不加强海防,大清恐怕不保了。

此时的大清处于困境之中,就那点钱,要办海防就没钱西征,拿钱去西征,就没钱办海防。

在李鸿章看来,内部省份才是核心区域,要重点保护,所以海防才是重要的,既然国家没钱,新疆就可以先放弃吧。

二、在李鸿章的观念里,边疆地区并不是领土

“俄罗斯的面积虽大,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。”这句话非常火,很多人就把俄罗斯替换成中国,来表达对坚守领土的决心。

不过在19世纪70年代的国人观念里,并没有领土这个东西,至少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领土观念,因为当时的人对中国的理解和现代人的理解完全不同。

现代国家观是西方的产物,是指主权国家或者民族国家。而中国长期以来都只是一个文化单一体,世界秩序只不过是中国文化的延伸。

在这种观念下,历史上的中国其实是一个没有严格边界的实体和概念,也就是所谓的率土之滨,莫非王土。

历史上的中国只有核心区和边缘区的概念,核心区就是汉地,实行中央集权制。

边缘区则是化外蛮荒之地,一般以稳定为主,采用因俗而治,分而治之,怀柔羁縻等统治方式,权力结构其实很松散。比如当时的新疆就是军府制为主体,伯克制和扎萨克制为辅的多远管理模式,重军事而轻民事。这种管理其实非常松散,伯克经常发动叛乱。

在这种观念支配下,李鸿章认为“得之不为益,弃之不为损”,“获无用之虏,不如安有益之民,略荒裔之地,不如保殖五谷之渊”。

当然了,这种观念当时也在转变之中,左宗棠收复新疆后,设立了新疆行省,改为直接管理了。

三、海上危机

19世纪以前,海洋是一道屏障,保护了中华文明。古代王朝的威胁都来自西部和北部内陆。但是鸦片战争以后,来自东部海上的威胁日益严重。

清廷有一部分人开始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性,1867年,李鸿章任湖广总督,他上奏提议建立北洋、中洋和南洋三支海军。

1871年,沙俄侵占伊犁,清朝西北边防出现危机。

1874年,日本出兵台湾,并且成立了台湾总督府。此时日本还没有吞并台湾的实力,但这个行为是在掩盖吞并琉球的事实。

内陆问题和海洋问题一块儿爆发了。

李鸿章提交了一份《筹议海防折》,系统表述了他的海防思想。他认为如今朝廷面临的是“三千年未有之变局”,边患从西北转移到了东部沿海。海上的威胁不仅来自西方列强,还有新崛起的日本。为了抵御海上的威胁,必须加紧海防建设。然而财力有限,同时兼顾海防和塞防难以做到,海疆一旦有失,会影响朝廷安危。

不过李鸿章虽然认为海防很重要,但他的海防思想依然是以陆权为主,是一种以守为战的防御策略。他的海防体系,是以北洋为核心,建立以朝鲜为屏障,以台湾为中心的海防体系。他完全没有认识到琉球的重要性,直接放任日本吞并了琉球。

虽然李鸿章筹建海防是要防范日本,但却没有和日本一战的决心,在日本的侵略野心面前,他只是一味的避让,但战争并没有因为避让而避免,反而失去先机,满盘皆输。


我是迷蝶梦,以上为个人浅见,如果你有不同看法,欢迎留言哟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李行进决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李行进决赛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